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種便攜設備開始遠離充電線。
早在2017年10月,蘋果公司就將無線充電手機帶入大家的視野,現在市面上的很多手機都支持無線充電。
但是讓人尷尬的事情是盡管無線充電的設備越來越多但是無線充電仍然是打輔助位置
那么無線充電究竟是使用的什么技術呢
第一,電磁感應技術;
中學時就曾經學過電磁感應
1831年,一位叫邁克爾法拉第的科學家發現了磁與電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關系。(就是我們這些物理學的不好的人最恨的人)
充電系統由初級和次級線圈組成,充電底座初級線圈通電,電磁感應使手機次級線圈產生電流,可惜有效充電距離只有10mm,兩個線圈位置沒有對準,也很可能充不上電。
第二,磁共振無線充電;
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實現能量傳輸。傳輸距離長了、供電效率高了,當兩個機器同頻率時還可以給兩部機器一起充電。但是頻率可不是那么好調整的。
第三,無線電波無線充電;
將電磁波轉換為電流,微波發射裝置發射信號,微波接收裝置接收信號轉化成能量,只可惜效率太低。
綜上所述最簡單便捷的方式充電距離短,最遠距離的頻率難調,效率太低,所以現在的主流還是有線充電 ,當然據研究無線充電還會影響電池壽命。